户外常识 分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点滴

2024-01-26 07:12:4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点滴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老百姓都是身临其境的,他们通过观察说出一些极具时代特征,用言简意赅语言文字进行总结,从而形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社会形态是有史以来最具特色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秩序都是空前的,所以就有很多民间精炼的语言。

  一、中央领导空中行,省级干部两头平,县长坐的帆布蓬,公社干部130,工人骑的自摇铃,农民坐的东方红。六七十年代民用航空事业很不发达,无论是飞机数量还是飞机场数量都非常少,飞机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很遥远。老百姓的认识是,只有级别特别高的领导才能坐着飞机,去全国各地开展工作,所以大家就把这一殊荣定格到了中央层面。现实中航空事业虽然不发达,但能够坐上飞机的绝不仅仅只有高级领导。

  二、小汽车也不多,最具影响的小汽车上面有“上海”两个字,车的前后比较低平,只有中间乘坐人的部位略高一点,整体高度比正常成年男子略低一些,看起来非常养眼。在省城、京城等大城市能够见到的机会比较多,在其他地方能够看到的机会相对要少很多,因此大家普遍认为那种车是省级领导们乘坐的。

  三、帆布蓬北京吉普,一个县级政府有几辆北京吉普,北京吉普的外壳是用帆布做的,大家把它称为帆布蓬,经常可以看到县政府大院里停着帆布蓬样式的北京吉普车,所以就说县长坐的帆布蓬,其实北京吉普属于县政府半岛官网下载,但是县长那个时候很多都是没有专车的。

  四、130型轻型载货汽车,实际上就是轻型卡车,人民公社没有专门的小车,为了生产的需要很多人民公社都购买了130型汽车,130型汽车外出干活时把公社有关人员拉上实属正常现象。公社干部有时候也会坐着130型汽车外出工作,很多人民公社不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还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大家就认为公社干部是可以有130型汽车坐的。

  五、自行车在工作人员中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数工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很多家在农村的职工,周六下班后也会骑着自行车,行走十多里,甚至是数十里路回家。自行车行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为了让前边的人给自己让个道,骑车人会把自行车上自带的铃铛摇几下,前边的人听到铃声后就会立即让道,这就是自摇铃。

  六、随着农业机械逐步进入农村,很多公社、生产大队等都购买了拖拉机,拖拉机的品牌是由地处洛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农民在有了拖拉机后,争相乘坐,坐在拖拉机上感觉到非常自豪。开拖拉机的司机更是感觉骄傲无比,一个女拖拉机手开拖拉机的照片被印在面值一元的人民币上,那一版人民币全国人民一直使用到十年代。

  这些交通工具中,有些实际上是生产工具,不过在那个年代,只要有就已经不错了,很多都是第一次出现在面前,因此大家感到非常新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