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

2024-02-04 09:58: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扫码共享助力车(电动自行车)之后,“嘀”的一声,手机屏幕上弹出一个界面伴随语音提示“为了您的安全,请佩戴头盔,佩戴头盔方可骑行……”5月17日,在红谷滩区地铁大厦站2号出口,投放了一批“哈啰出行”配备智能头盔的共享助力车,这在南昌还是首次。

  共享电动自行车配备智能头盔后,头盔使用率如何?安全性能如何?增加头盔后骑行价格是否上涨?带着市民关注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2020年5月20日,要求,各地要稳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且从去年6月1日起,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未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作出强制要求,但为了保障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各地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一盔一带”安全常识及劝导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

  私家电动自行车可由车主自行购置配备头盔,但共享助力车市场存在监管盲区,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需不需要戴头盔?谁来配备头盔?

  共享电动自行车配备头盔是创新,也是大势所趋。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红谷滩大队进行了专项调研,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商提出要求,必须将头盔配置提上议程。红谷滩大队负责对接共享(电)单车企业的民警表示,今年5月初,大队就共享(电)单车行业配备头盔一事提出设想,与市场占比份额较大的青桔骑行、美团出行、哈啰出行等企业对接人沟通此事,“哈啰出行”率先响应,于5月17日率先在红谷滩区试点投放。据“哈啰出行”公关负责人关晶称,“哈啰出行”配备智能头盔的共享助力车目前已在全南昌市投用,但投放量暂时不大。

  “滴滴青桔骑行”媒体对接人万珺表示,青桔正在加大头盔产能,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要求,尽快实现“一车一盔”半岛,配备智能头盔后,用户在扫码开锁后需将头盔从车筐内取出佩戴才可以正常骑行,骑行完毕后需将头盔按要求放回车筐头盔锁内,关锁后才能结束订单。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近日体验“哈啰出行”共享助力车时发现,在扫码弹出“佩戴头盔”这一提示后,有“借用和不借用”两个选项,借用和不借用有何区别呢?借用会不会额外收费,或者骑行单价会不会上调?

  关晶告诉记者,共享智能头盔投用初期,是要求用户必须佩戴头盔,否则无法骑行,后续收到不少用户反馈,希望不要强制佩戴头盔。在此基础上,“哈啰出行”推出第二种模式,将头盔设置成“借用”和“不借用”,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佩戴与否。

  那么,“借用”或“不借用”除了佩戴与否的区别,在骑行价格上有没有变化,借用共享智能头盔会不会额外收费,答案是“不会额外收费”。

  关晶表示,借用或不借用头盔完全由用户自己决定,虽然共享助力车配备对应的智能头盔将增加不少成本,但一切都是为了响应政策号召,也是希望共享电动自行车市场各方面越来越完善。

  为了不引起网友疑惑,后续会考虑用更适当的词语替换“借用”一词,以免用户担心借用会额外产生费用而不佩戴。

  记者在南昌城区内探访了“哈啰出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点,其配备了与车身颜色一样的蓝色头盔。头盔上印有“哈啰资产,请勿盗损”“遵守交规,骑行戴盔”等字样。

  不过,记者在南昌城区多个投放点看到,“哈啰出行”共享助力车有的头盔整整齐齐地配在车上,有的已不见踪影。“哈啰出行”另一位运维人员称,共享智能头盔在投用初期丢失率达18%,目前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后期将计划在头盔里加装,以减少丢失的概率。

  在靠近经开区双港地铁站的停放点,约10分钟的时间,仅一两个人在骑行前佩戴好智能头盔。红谷滩区地铁大厦停放点,也有部分头盔闲置在车筐里。

  记者沿街观察发现,骑行共享单车的用户很多,但是佩戴安全头盔的寥寥无几。对营运企业而言,他们的力量始终是薄弱的。“哈啰出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虽然通过各个渠道呼吁用户小心安全骑行,但实际上,企业对于用户的约束力微乎其微,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交通、交管、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应的共享电单车管理细则,多方合力让市民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几位未佩戴随车智能头盔的用户,用户的理由一是天气炎热,担心头盔共享使用不卫生,再就是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时并未形成佩戴习惯。

  针对用户担心的共享头盔不卫生这一问题,“哈啰出行”表示会加强共享电动自行车消杀工作,定期清洗车辆和头盔。同时,安排运维人员每天擦拭消毒。

  作为非机动车用户出行的“头”等大事,头盔质量符不符合标准也是市民密切关注的。有市民担忧,“哈啰出行”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头盔质量过关吗,能起到防护作用吗?

  记者在体验智能头盔时发现,车筐内附有一张“哈啰出行”安全头盔的说明书,上面标注该头盔符合GB24429-2009标准。关晶提供的一份由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从头盔质量、视野、结构、佩戴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到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均符合技术要求。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后期的监管中,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会对共享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进行监管。

  走在南昌街头,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它们主要分布在地铁口、公交站、学校、商超门口。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停车点车辆过多,停放随意,比如双港地铁站附近,上下班高峰期,共享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严重,堵路又堵心。

  如何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记者通过采访共享(电)单车营运企业了解到,南昌目前没有严格控制总量,市场出现超量投放等现象。这也是目前摆在共享电动自行车营运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亟待破解。

  “哈啰出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标准,确定企业准入门槛,尽快明确运营企业投放配额,这样也能避免营运企业盲目扩张的现象愈演愈烈。确定投放配额之后,我们才能合理分配每个站点的投放量。”

  记者从南昌市局执法科了解到,今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后,明确由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企业准入标准,确定共享电单车配额。

  执法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交通局已委托规划部门测算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研究符合条件营运企业配额基数。配额出来后,还会对企业进行考核,根据运营情况适当调整配额。“分数低的,会适当减少配额,甚至劝退。”

  据了解,配额出来后,既有超出部分,营运企业可自行调运至周边地市。南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就此事回应称,目前正在测算,会尽快规范共享车辆的投放、使用等情况。(张丽云、万思、记者黄玉龙/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