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半岛煤矿工人的出行记忆

2024-01-29 11:05: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煤矿工人的出行记忆顺着车棚水泥地面一路行走,看着煤矿职工出行的两轮交通工具——摩托、电车、自行车,心里会禁不住涌出一个想法:不论是加油的、充电的,还是脚蹬的,都能把它的主人载回家,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儿啊……

  漫步龙田大道,再放眼气派的工业广场,那停放的一溜溜整齐划一与样式不同的家庭轿车,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煤矿职工多元化车辆中的日新月异……其中车库里面几辆自行车的存在,倒使我想起了三四十年来,煤矿工人出行悄悄发生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们吴村老矿,进入西大门几十米的西侧,有一车库,里面停放着清一色的自行车,有专人负责看管,推自行车进入,领取一对带孔儿的金属钢印牌子,一个锁进车锁里,一个自己拿着,出车时再交出牌子作为凭证……

  八十年代初,谁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那就会惹得区队的老哥们儿翘起大拇哥啧啧称赞,羡慕得不得了,不亚于现在开上了一辆小轿车的面子。说来年轻人也许不信,但这是一个事实。86年,我在煤矿水泥厂上班,不常回家的同事老李,也破天荒地买了一辆极新的“永久”自行车,由于心疼爱车儿怕人使,便用绳子把缠了胶带的自行车牢牢地吊在了床头的梁上,谁来借了,只能像山顶洞人一样半岛官方app,憨了个脸张大嘴巴惊讶大半天……

  那个年代,煤矿2000多名职工几乎遍布于辉县所有村庄,没有自行车的职工,常常扒煤车,乘加点(正点之外加开的)火车回家,这在当时也成了煤矿工人出行的一个标志。若要“排场”些,掏个块儿八角钱,便可以选择客车;有人为了省几毛钱,会少买几站的,检票员若发现,那就不好办了……夏日的火车上,“冰糕、汽水、香槟、麻花”的吆喝声至今还清晰地回响在耳畔……这时候,吴村煤矿已有两辆大轿车为白班职工跑起了班车,南路、北路、上八里、上盘,四条路线挨着转,四天回一次家,也挺不错的。但这种扒车的现象还一直在延续,因为上夜班的职工也想回家看看……

  收麦时候,为了解决职工出行难和人工收获的费事,矿上为三个班职工跑起了班车,大轿车、敞车四条路线一起出动,做到了上班农忙两不误。

  每逢春节放假的时日,煤矿大院总是春潮涌动,职工启程回家的场面也极有仪式感。天还没有亮,人们便在夜色中匆匆吃了饭;清晨七点半,车队广场和火车站万支鞭炮齐鸣,由矿干部负责带队,大轿车、敞车、加点火车一起出动,归心似箭的职工拎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回家欢度春节了……

  这两个服务职工出行的优良传统一直珍藏在老同志的美好记忆里。其中年节接送工人一直持续到我们吴村煤矿光荣闭坑。

  进入九十年代,矿上的摩托车渐渐地增多了,各区队在自己的楼前盖起了摩托车棚,没摩托的还是蹬着自行车回家。有人说骑自行车有几大好处:省钱、环保、不得关节炎,不突出腰间盘……既看了风景,又锻炼了身体,它的好处三天三夜说不完。说一百圈,还是她娘穿她闺女的鞋——钱(前)太窄了!经济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九十年代后期,三轮车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可是咱老百姓家中的“宝马”啊,不少工友开着三轮车上下班,捎带拉上煤,挣个零花钱,为了解决这些乱停乱放的新生事物,矿上在东大门外头,专门建了一个三轮车库。下夜班的职工,搭伙儿坐车一人出一元,跑个来回,这可比拉煤要划算,最起码省去卸车了。

  与此同时,矿上购买了一辆加长(两节)大客车,上面印有“国家二级企业吴村煤矿”的字样,每天都在宽阔的辉吴路上穿行,每当这个时候,沿途村庄的乡亲见了也连连喝彩……终点站到煤矿的太阳石纺纱厂。

  2000年以后,摩托车已成了寻常之物,电车也悄悄兴起了。趁车的现象还不少,乘拉煤车、乘拉石墩车、乘拉荆笆车(后两样车是经常往煤矿送货的),还有乘“50”拖拉机“司机楼”的,那折腾一路,五脏六腑可够受的。路上晒麦的时候,我还见过煤矿开往纱厂的铲车斗上坐了几个人,经问讯工友,说坐着可得劲哩,和坐拖拉机“司机楼”的感觉完全是天壤之别……

  就在本文即将接近尾声之际,我忽然想起吴村煤矿1969年建井,1974年投产,那么上世纪七十年代,职工又是如何出行呢?

  他说,76年,一干人从修水库的大坝下来,来到公社,在乡亲们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解放车把他们拉到了吴村煤矿……因为没有车,平时很少回家,一呆就是几个月,即便回,只能坐火车,再步行十多里。那时候,下车步行大老远回家的人还真不少,山区的就别说了……

  过往之事如烟云,总让人念念不忘。就是这极平凡的一天天,一月月,组成了岁月长河里的一年年;翻开煤矿职工尘封五十年的出行记忆,不知有多少轶事令人回味无穷……时代在迅猛发展,如今,煤矿的私家轿车也多起来了,我们的矿工兄弟路上行驶可要注意安全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