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半岛骑行日记 DAY 3:足迹在先青春向前

2024-02-13 13:14: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骑行日记 DAY 3:足迹在先青春向前寻着先辈的足迹前行,骑行队踏着青春的节拍一路向前。今日的行程跨过茫茫沙漠,穿过古凉州,再进入永昌境内,

  武威武威,好一个威武的名字。当骠骑将军霍去病马踏这片土地时,汉武帝的威仪便种在了这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人走后,这里便演绎着戍边战士的血雨腥风,和属于它的“边疆重镇”的传奇。

  骑行进入武威城市,绿色来的触不及防。昨日荒芒沙漠无人烟,今日人头攒动车在前。进城路旁的白杨和沙枣傲然挺立,挡住塞外的风沙,守卫文明的源泉。

  凉州不凉,好似大雨将至风云变幻的天,一下子又是骄阳当中阳光刺眼。补一口水,歇一口气,脚步不停,向着下一个故事的节点。

  挟裹着历史的风沙,夹杂着文化的厚重,穿城而过,沿国道312,奔向一个叫做八坝的小村。从骠骑将军到西路军,征伐的历史反复在这百里见方的土地上轮番上演。

  八坝村很小,千余平米的庄院撑起了制高点;八坝村很旧,夯土围起的院墙护住了小宅院。可八坝村很重,骑行队再辛苦也必须得去,就在这小小的宅院里,写满了“西路之征”的故事。

  八坝阻击战发生在83年前的一个夜晚,李先念等率领红军指战员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在这里夜袭敌人阵地,用大刀展开殊死搏斗,将敌杀退,包围了县城总指挥部的安全。

  时至今日,土墙上的弹孔、炮坑依旧清晰可见,枪眼和地洞再现当年激烈战斗的场面。走进院墙,便置身于那个为了理想浴血的场面。

  历史不会被遗忘,任时代变迁,也能口口相传。骑车故障,巧遇老乡将队员拉往补给点,一路上老乡讲出了许多当年李先念指挥战斗的细节,那是从他爷爷口中听来的故事,如今又讲述给了我们。

  在遗址的院墙内,队员们情不自禁的重温入党宣誓。“这是用鲜血染红的党旗!”83“兰天”丝路骑行老队员吴维学高声喊出了这句话半岛,这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对先烈们由衷的缅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的风沙盖不住烈士的付出与牺牲。 “去之前,心里很期待,因为那里是先辈的故土,但当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心情却很沉重,因为那是红军真正战斗过的地方”小队员杜笑微说道,这种沉重或许就是青年人心里该有的使命担当。

  兰天丝路骑行队走过浴血的土地,寻着先辈的足迹,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更能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领悟到理想高于天的意志和决心。

  从边疆重镇到西路之征,再到如今兰天骑行队的丝路征程,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土地,曾经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都已不见,如今的繁荣兴盛、蓬勃发展就在眼前。

  面对大量的体能消耗与精力消磨,无论是83级队员还是18级队员,毫不畏惧,永不言弃,又何尝不像当年的西路军一样有着坚持到底的信念。

  骑行将继续,故事会延续,先辈们开疆扩土的足迹,高呼理想的足迹在先,青春会循着伟大复兴足迹向前。

  1983年7月,中国首支大学生考察队从兰州大学出发。这支包含28名兰州大学学生、名为“兰天”的丝路考察队,历时43天,骑行4411公里,对丝绸之路上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地理进行实地探索研究,在沿途发掘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与价值的文物古迹,震动业界,反响强烈,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兰天”丝路考察队成功的探索历程是兰大人百年奋斗、艰辛摸索、不断开拓的生动缩影,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大精神的完美诠释。

  35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难忘的骑行片段,感受当时的青春。照片虽随时光褪色,但35年前的骑行经历依然清晰可见,光芒依旧,老一辈队员留下的“兰天”丝路精神跨越历史长河,熠熠生辉,不断彰显着新的时代价值。

  为纪念“兰天”丝路考察队出征35周年,迎接我校110周年校庆,组织师生校友50余人重组“兰天”丝路骑行考察队,自兰州出发,自7月21日至8月4日沿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甘肃段骑行至敦煌,全程历时15天,途径12个地市,累计骑行距离超过1400余公里。

  沿途将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科考、宣讲座谈、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10余场,积极搭建师生及校友、校际及校地间的学习交流平台,以实际行动为迎接110周年校庆、进一步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