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自行车变速器等部件并没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为什么Shimano、SRAM 等品牌能够几乎垄断市场?

2023-12-28 09:03: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自行车变速器等部件并没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为什么Shimano、SRAM 等品牌能够几乎垄断市场?因此我也在想自行车还是挺多人关注的,喜欢的人也蛮多的,为何市场却会那么小众化。而且相比于高铁和运十,自行车就是揉碎了也算不得什么技术,顶多涉及到材料学里面的3D铸造(这已经是shimano最核心技术之一了,至于外观设计这些都只是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问题关键点还是有钱的没时间,有时间的没钱。自行车运动细化里面各种种类所需需要的玩伴几乎就没有,100W的城市玩BMX加起来不到10个人(真心在玩的),FR的不到20人(装备太贵了),AM基本没有(本人居住的城市为样本)DH简直堪比大熊猫(装备超贵,玩家条件不充足,环境缺乏),此外XC和公路相对要多那么一点点。如果解决了玩家收入的问题,注重发展小学生自行车运动的开发。兴许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丝机会看到一个6p的国产自行车零件品牌吧。

  喜欢单车,也做过几年shimano店中店的技师,目前从事金融类工作。对此问题只是有些不解,所以还是想说几句!因为单车市场非常小!重点非常小!非常小!

  虽然单车骑行的人很多,但是单车运动依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前两年因为共享单车出行让已经快要死掉的几家单车企业起死回生,而因为共享单车的倒下导致这些企业又回到要倒下的日子。不知道题主是否喜欢骑单车,是否知道整个自行车市场有多大?在网上淘了下资料,没找到详细的,我只能通过上市企业大概能看出市场规模了。

  整个A股自行车相关上市企业总共只有三家-上海凤凰(这个大家应该还算熟悉)-中路股份(上海永久)-信隆健康(台资)

  然后我们在打开几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看看公司相关业务收入,首先是上海凤凰2018全年自行车生产及销售5.24亿 里面有多少是共享单车的订单,我真的不太确定。

  3家上市企业总共的销售额大概是13亿(销售额,不是利润,里面不仅有变速器,还有车架,立管,装配工艺等)。而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就占据整个国内一半以上的销售市场份额是没问题的。

  你可以想象么一个自行车行业在国内甚至不到25亿的市场,整体利润不到5亿,要分给上千个只有几十个工人的小厂及几个大厂。而中国已经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了,低端配件基本都是国内代工出口转内销这样。那么意味着整个世界也不会有超过100亿的市场,不足10亿利润的一个市场根本不会有什么吸引力的,至少对资本来说,这点钱就是搞笑的。

  假如有一天有一个单车爱好者说要投资十亿搞一个自行车零件品牌,我会极度佩服的,但是不会感谢他的。毕竟圆珠笔的笔芯那颗钢珠的事还记得么(投资十几亿解决了问题,终于自己能够造圆珠笔心的钢材了,每年却只有不到1000万的市场。。。而且导致整个世界产业链都没饭吃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除非有一天单车运动大行其道的时候,我相信别说shimano sram 就连rockshox fox 闪电 梅花 yeti等天花板品牌都会被秒成渣的。

  假如你研究出比XTR更牛气的变速套件,你准备卖多少呢?假如不含研发成本200成本一套,卖500咋样?这样市场会不会变成130亿呢?但是实际上市场只会萎缩到只剩下7亿 甚至更低,那么研发成本如何摊平呢?新的技术研发该如何开展呢?那XTR便宜一半,甚至稍微贵点呢?那也只是在这本就不大的市场咬下一口来,并没有做大消费市场蛋糕。

  相信我,中国真的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相对于内燃机 飞机发动机等高科技技术自行车技术确实非常简单。但是整个世界都根本没有自行车资本的土壤,也就没人愿意花钱精力等搞研究自行车零件技术。

  虽然自行车技术已经多年没碰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从09年到19年这10年间,自行车零件技术并没有太大进步,除了减减重,多加几片飞轮等,变速器本质还没有20多年前的自行车时代更有新意。毕竟很多年前就有自动变速器(公众号单车机械匠有介绍)和内变速花鼓(我见到过一台1953年产的单车,装配有内变速倒刹车一体的花鼓)。

  很多朋友以为欧美的运动自行车市场很大,实际上上市自行车企业里面大多自行车业务都是帮国外的自行车品牌OEM

  信隆健康是唯一一家在国内做运动自行车配件及相关产品的企业了,上图是信隆健康2019年上半年销售比例,表明目前收入60以上来自于海外。

  要知道世界工厂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如果这个行业有很大市场,相关上市企业就不可能小猫两三只(参考纺织业),更不要提深中华A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在破产边缘,中路股份上海凤凰这两家企业如果没有共享单车这个风口,差不多也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仅靠国内市场是养不活这些企业的,况且国内自行车整车市场一直被捷安特和美利达占据,而就这两家龙头在国内是否有5个亿的终端销售额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与一般人主观感受的不同,越是没技术含量的东西越卖不出价钱,加上市场又小,垄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垄断这个市场就更没法发展了。

  吸管这东西应该算是低技术含量的极致了。吸管虽然市场消耗量巨大,但是架不住利润薄。如果没有足够大的销售额、足够大的市场占比,根本就无法做到大规模组织生产、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显然,一条先进生产线的成本,要卖很多很多很多吸管才能赚回来……

  所以在这种利润极低的市场中,自然会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即垄断的结果。在无关国计民生的非关键行业中,这种垄断也非常符合主流经济学的解释。

  自行车变速器比吸管技术含量高一些,但也没高到哪里去。自行车变速器的特点是市场规模小,高端变速器的需求量更是小之又小。市场规模一共就没多少,根本不可能养得起很多公司。

  所以自行车变速器市场慢慢进化到一两家公司垄断,这些公司在其中精耕细作,缓慢提高利润、改进产品,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每种商品市场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某些垄断是合理的、甚至是有益的,而某些垄断又暗藏杀机。总之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所有企业供应链都是相似的,假设性能相当情况下,单台制造成本其实是相似的,而每一台分摊前期的研发成本,基本就决定了总成本是多少。这时候A企业因为前期技术储备不足还在各种躲专利,本身研发成本就不会低;而且市场销量小,单台分摊的固定成本就更高,本身成本就不占优势。假如说就是要抢市场,补贴销售,那么红蓝厂一旦收到威胁,就可定会降价销售,到最后A厂还是卖不出去。

  说到底,就是这个市场实在太小了,利润总额也很低。业外厂商没兴趣进来,业内厂商赚不到足够多的资金爬上去。

  以中国为例,全年进口运动型自行车也就大几万辆,这还是包括山地公路bmx死飞等全系列的总量,再加上捷安特美利达3000元以上的大几万辆(郭嘉政策,台产GM也不算进口),全年中高端运动型自行车市场就这么多,你觉得中高端套件需求量能有多少?

  这点市场容量对于国内总销量千万级别的汽车摩托车行业零部件企业来讲根本提不起兴趣,自然也谈不上会去挑战shimano的垄断地位。

  比如shimano研发并推出一套tt变速套件,可是TT(铁三)车一年才卖几辆?如果把给职业队和赞助运动员的量去掉,全中国一年可能也就卖几十台?一套变速器按一万块计算,哪怕全部TT车都配套件,总销售额也就三五十万吧。

  说实话这点销售额在shimano营收中都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没有净利润都很难讲,只不过作为自行车零部件厂商,它必须推出对应的产品来彰显自己的行业地位。

  但对于一个没什么技术和市场积累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搞这种tt变速套件,就算能做到50%的占有率吧,一年几十万的销售额,别说覆盖研发投入和物料成本了,连给员工发工资的流水都不够,棺材板都赔没了,还拿什么挑战shimano??

  就算你投个二十万做前期研发,二十万做模具,十万做营销推广,如果最后大卖了500对,你算算分摊到每对轮组上的成本是多少?

  而它们最新推出的碳辐条轮组,模具都是独立研发的,全年销量顶天也就大几十对。假设销售五十对吧,即使只分摊20万的模具费用,每一对轮组就要分摊4000块,再加上固定的物料成本和各环节利润……最终售价怎么可能便宜?

  可自行车链条的工况,怎么比得上汽车发动机里的运动部件呢?人家高温高压高速高里程……要多虐有多虐,但民用领域里非常高端的金美孚机油,一年换一次跑一万公里轻松愉快,1L也不过100块钱。

  shimano的竞技级链条,一根要一两百。但你去淘宝搜搜摩托车链条,那工作强度是自行车能比的吗?但一根也是一两百。你再去搜汽车发动机正时链条,那工作环境、强度、精度、寿命……一根也才三四百。

  有人说“自行车链条能变速啊”……好吧,你去看看CVT变速箱里的钢带,全球只有博世能生产,那么大一坨钢链子,又是全球垄断,上百千瓦的负荷,几十万公里的寿命,一根也才卖你八百块而已。

  自行车中轴和后拨导轮上用的轴承也能被商家吹出花,但是在整个工业轴承范畴内,自行车就是典型的低负荷低转速场景,一点技术挑战都没有。别说和高铁飞机动力系统里的轴承比,连同样几万块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里的轴承都远远比不了。你查查几十块钱一个的skf的标准工业轴承技术指标,能承受大几百公斤的负荷,每分钟上万的转速,以及足够长的寿命、足够低的噪声和震动……你现在还觉得自行车轴承有技术含量吗?

  马牌倍耐力的竞技自行车胎,一条中端货要两三百,要五六百;但如果你想买家用汽车轮胎,五百块可以买到马牌倍耐力16寸的中高端系列,如果预算提到一千块左右,就基本可以选高端系列了。

  正如前面讨论的碳纤维轮组的例子,就是因为绝对销量太小,所以即使单个产品的物料成本并不高,但却要分摊非常高的研发、市场费用。

  换句话说,自行车高端零件价格高并不是因为它们所具备的绝对技术含量有多么,而是因为卖得实在太少,造成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一个佳明530要两千块,但市面两千块的手机硬件配置领先530十年不止吧?于是很多人觉得其中必定有利可图,义无反顾冲了进去(比如行者),然后才发现用做手机的思维做自行车码表就是找死,因为码表绝对销量太少,成本根本降不下去。

  但如果中国中高端运动自行车的销量能达到乘用车销量的1/10,也就是两百万辆左右,那你一定会发现各种跨界新厂家冲进来,把各种配件价格打得低低的,相关部件的性能还能大幅提升。

  和汽车摩托车相比,自行车就是低速极低强度,零部件自然不需要很重,所以说一个车架800g比摩托车车架轻纯粹是偷换概念,否则玩具店里200块的电动模型车轻量化技术岂不是更?用一张白纸折成的纸飞机岂不是在轻量化上吊打世界所有战斗机??

  公路自行车,我就算你整车5kg,持续运行功率735w(1马力),功体比就是0.2p/kg。

  要注意自行车实际是个没动力的架子,我就不把发动机那60kg算进去了,否则功体比完全没法看了……

  motogp 和f1可不是只傻拼速度和轻量的,还有诸多用来保命的设计。而骑自行车,就只能指望头盔和骑行服了。

  同样是0.2P/kg,但人家自带动力,可以坐五个人,有空调有气囊有多媒体,不怕刮风下雨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一个自行车有啥优越感呢?

  说白了高端自行车就是一个小众高端健身社交工具罢了,圈子里吹吹水自嗨下无所谓,跨圈晒优越感前请自重。

  把禧玛诺的产品拆分开来看,用的都是很低成本的工艺,能钣金不用锻造,能锻造不用cnc。但在这样的工艺下实现大批量精确稳定的变速,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常说技术含量通常说的是设计有多复杂,加工有多困难。但在工业生产领域,真正困难的是要在有限的成本里把产品做得极其稳定半岛官方网站,这种管理水平上的领先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打击。也是这个原因导致市面上其他的竞争对手(包括SRAM),全都只能在中高端领域分这块蛋糕,因为他们无法在使用那些廉价工艺的同时保证与禧玛诺相当的良率,只能抬高成本在使用更先进昂贵的工艺去保证品质的稳定。

搜索